荒诞!CBA弃将海外崛起,本土球员难裁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篮球协会(CBA)对于外援的容错率确实呈现了越来越严格的趋势。然而,这一现象却引发了人们的深思:那些在CBA中被淘汰的外援,在其他联赛中却能大放异彩。
以辽宁男篮为例,官方宣布阿丘尔和沙约克的离开。沙约克很快便签约了以色列豪门特拉维夫马卡比,并与球队签署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这一转变让人惊讶,似乎被CBA抛弃的外援在其他联赛中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马库斯·福斯特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效力于山东队,虽然场均上场时间只有17.2分钟,但他能贡献13.8分、3.3篮板和2.1助攻,三分球命中率高达38.2%。然而,因为其打法的单一性,他遭到了山东队的放弃。但离开CBA后,福斯特很快便得到了立陶宛联赛rytas的青睐。转战特拉维夫夏普尔后,他的表现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场均数据显著提升,成功成为了该队的首席得分手。
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个别案例。事实上,许多被CBA放弃的外援在其他联赛中都能迅速崭露头角。这不禁让人反思,这些外援真的是“水货”吗?或许,只是因为CBA的俱乐部缺乏耐心,没有给外援足够的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从联赛的内部生态角度看,CBA对于国内球员的包容度很高,但对于外援的容错率却过于严苛。这可能会对外援的吸引力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现在外援工资帽的限制,每支球队用于外援的费用有限。而对外援的严苛要求也可能导致一些本可以带来精彩比赛的优质外援选择离开CBA。
以沙约克为例,他被辽宁男篮裁掉后,相信凭借他的能力,在以色列联赛同样能够游刃有余。而另一名大外援米切尔也是如此,他在离开CBA后加盟了菲律宾联赛,并在一场比赛中狂砍高分。但在青岛男篮时,由于定位和传球问题,他并没有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综上所述,CBA在对待外援的问题上需要更加审慎和宽容。给予外援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或许能吸引更多优质的国际球员来CBA效力,从而提升整个联赛的水平和观赏性。同时,也应为国内球员提供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和挑战,以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篮球队。